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框架下“中国梦”的内涵探析

发布时间:2013-11-07作者:设置

     “中国梦”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其内容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党建、生态文明、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中国梦”的内涵,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它的研究还有较大的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视角详细阐释它的内涵。研究发现,“中国梦”传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天人合一”,和“礼治精神”等,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提出“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从根本目标、基本特征、实现途径等方面更详细阐述了“中国梦”。 “中国梦”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党建、生态环境、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媒体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如雷鸣,周显信,张一农,李捷,张卓明,陈新喆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梦的历史渊源,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我国近现代史中“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分析的很透彻,也很深入。李君如,方世男,赵群,史小娟、邓瑾、郭小莉等认为中国梦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对该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刘开法,赵群,王宪明等都认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陈瑛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吴晓斐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邵艳军,蒙秋明,魏建国、魏宏强,蒋桂芳、史小娟、邓瑾、郭小莉等从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理想信念培养、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等视角研究了中国梦的当代价值,认为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青少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一次普遍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国民培养崇高理想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方世男,孙岩,孙力,胡联合,胡鞍钢,雷云,王青松,雷骥,石仲泉等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中国梦的特征。方世男,王青松,石仲泉等从生态文明角度阐述了中国梦的特征,认为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自然基础,生态梦是中国梦的民生之本,绿色之魂。孙力,胡联合、胡鞍钢,孙岩,雷骥等认为中国梦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的共享梦,强调中国梦的民族特征。
     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根本目标、实现途径、根本特征、价值等,分析的很详细,也很深入,但是忽视了从文化视角,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视角,详细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因此该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主体是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是一个复杂体系,其中既有积极内容,也有消极的因素,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指的是其中的积极内容,这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文明的基石,曾激励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岱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方面。贾玉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主要有两个方面:天人合一和礼治精神。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有四个方面:(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该方面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要求人们自立,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积极有为,勇于进取;(2)人本主义。该方面提倡“以民为本”,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等主要学派都提倡的思想,它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的基本政治理念,关注百姓现实生活追求以及伦理道德良性发展的人本关怀等;(3)天人合一。该思想最早由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提出,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一部分,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的发展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强调人类应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并规划自己的行为;(4)礼治精神。该方面包括礼与仁两部分。二者密切联系,仁是礼的基本精神,是内在的道德,礼是仁的现实体现,是道德的标准,仁以礼为客观的社会标准,礼以仁为实际内涵,仁礼相辅相成,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和指南。礼治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自我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旨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这四个方面是对张岱年和贾玉新等学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观点的总结,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基本特征、实现途径、价值等从不同角度传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天人合一”和“礼治精神”等,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这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中国梦”的文化内涵。
     三、“中国梦”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内涵分析
     1、“中国梦”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内涵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要求人民自立,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奋发有为。“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以及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等都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精神。
     首先,“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梦”的根本目标本身就彰显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自强,对本民族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所作为的表现。要实现该梦想,全国各族人民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这里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本身就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精神的科学反映。“理论自信”就是坚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道路自信”就是坚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可行的;“制度自信”就是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曾经指引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功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我们坚信运用该理论,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施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一定会有所作为,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推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的崇高事业。
     其次,“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等也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往无前,不懈奋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是今天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实现民族复兴,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选择,因此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弘扬中国精神也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精神。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无论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还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本身都蕴含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曾激励着千百万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领土完整英勇斗争,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做出了卓越功勋,其中有很多人还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今天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就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因为爱国就意味着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而自立,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奋发有为。
     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因为改革创新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喊,但改革创新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改革创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为此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我国古代的商鞅变法以及王安石变法,到近代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曾国藩、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等,任何一个时代的改革创新都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的探索之路。为了今天的改革开放,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届领导集体,到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再到胡锦涛为首的领导集体以及今天习近平领导的党中央,中华民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曾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台湾和大陆实现三通,神八神九神十成功升天并返回,辽宁号航母成功下水并实现我国自己研发的舰载机成功试飞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见证,是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改革创新,独立自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民族文化主流精神的反映。
     凝聚中国力量也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用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奋发有为。也就是说,实现“中国梦”依靠的是13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是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自强的结果,彰显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民族文化主流精神。
     2、中国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人本主义即“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等主要学派都提倡的思想,它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的基本政治理念,关注百姓实现生活追求,以及百姓伦理道德良性发展的人本关怀等。“中国梦”的根本目标,以及它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基本政治理念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
     首先:“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因为它关注的既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的现实和长远需求,也是全人类的现实和长远需要。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幸福的追求。中国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我们已经实现了邓小平同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当今人民的殷切期待是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谋和平求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梦”正是在考虑中国广大人民以及世界不同民族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广大人民的梦,同时也是全人类走向和平发展的大同梦,因此“中国梦”的根本目标传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的人本主义精神。
     其次,“中国梦”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中国梦”强调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悉心体察和了解民意,让每一个中国人在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即我们的发展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功惠及人民,而且要重点解决当前人民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所以,“中国梦”所坚持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是中国文化人本主义的精神直接反映。
     再次,“中国梦”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中国梦”不但要满足广大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物质追求,同时还要满足人民在思想道德方面良性发展的需要,即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强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在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物质文化权利的同时,也强调促进和提升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它对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的人本主义关怀。
     再次,“中国梦”坚持的基本政治理念也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习近平说,“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这正是中国梦所坚持的基本政治理念,其核心就是人本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其目的是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参与和制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法律法规和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群主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梦”人本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因为,依法治国发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具体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理念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广大人民的党,各个党派也来自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代表人民,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区域自治显然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度人民积极性,也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因为服务政府,目的是为广大人民服务,责任政府是对人民负责,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是把政府行为放入法律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为人民服务,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梦的天人合一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由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提出,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认为人与自然密切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强调人类应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并规划自己的行为。“中国梦”所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强调“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作为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的自然基础,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必然以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基础。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精神,人类应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调整和规范自己的活动。中国梦所强调的五位一体发展方式是在对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在过期的3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两年前,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结果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中国梦”所倡导的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凸显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协调协调一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写照。它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还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其最终目的是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协调一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
     4、中国梦的礼治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治思想包括礼与仁两部分,二者密切联系,仁是礼的基本精神,是内在的道德,礼是仁的现实体现,是道德的标准,仁以礼为客观的社会标准,礼以仁为实际内涵,仁礼相辅相成,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和指南。礼治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自我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旨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中国梦”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发展理念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治精神。
     首先,作为“中国梦”在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丰富的“人本主义”文化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礼治精神”文化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指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即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公民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和“礼”精神。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基本主张。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这种理想是崇高的,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奋斗,是“中国梦”对广大人民个人理想信念培养和提升而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期我国公民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即中国传统文化“礼治精神”中“仁”的核心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礼”的基本要求,因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是人际交往中,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或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中国梦”倡导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和“礼”精神。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的目标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想。这种理想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梦” 关于广大人民如何进行理想信念培养和提升而提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是中国传统文“礼治精神”中的“礼”的基本要求,因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凸显的是人际交往中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或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其目的还是为了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时也是公民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部分,也是“仁”内容的一部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梦”倡导的中华民族广大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凸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礼治精神中的“仁”,但同时也包含了“礼”的成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二十一世纪今天中华民族广大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人格发展理想境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仁”的新发展和科学阐释,同时也是人际交往中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或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礼”的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治精神,是法制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调整我国现实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并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中国梦”的礼治精神还体现在它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发展理念方面。这种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前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梦”对世界不同民族思想道德修养和提升提出的新要求和科学方法,具有广泛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中国梦”一经提出就受到国际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且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中国梦”所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不是鼓吹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推行扩张的霸权主义,而是主张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和繁荣,符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根本利益和理想信念要求,对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想道德发展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这种发展理念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礼治精神是当今世界国际法的补充,将会为解决国际矛盾和争端发挥重要作用,是国际交往中,处理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方法,它强调不同民族自我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旨在调整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改变不良的国际关系现状,营造和谐的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礼治精神国际化的新发展。
     四、结语
     “中国梦”传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主要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天人合一”和“礼治精神”等四个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以及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等都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精神。“中国梦”的根本目标,以及它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基本政治理念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中国梦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中国梦”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发展理念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治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天人合一”和“礼治精神”等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中国梦”文化内涵的区别性特征,这些特征使它区别于“美国梦”,“欧洲梦”等而成为一个既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又具有广泛国际特征的人类文明走向辉煌的大同梦。
     当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天人合一”和“礼治精神”等仅仅是“中国梦”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四个方面,其中还蕴含有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其它方面的内容,比如“和与中”,“刚柔相济”,“厚德载物”等,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从这些方面对“中国梦”的文化内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省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张新杰  来自:求是理论网 2013年11月6日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怡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