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理念是人们对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是德育工作的理论先导,具有规范德育活动和价值取向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德育的地位和效果是靠德育的科学发展不断巩固和增强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德育理念。科学的德育理念源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源于德育实践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大学德育实践中常见的矛盾关系的辨析谈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大学德育理念。
育人为本理念 在德育价值方面,坚持德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特性,社会价值中包含着个体价值,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决定着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但以往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多于个体价值,造成有的学生不接受德育工作,不认同德育教师,甚至反感德育,认为德育是学校强加于自己的政治说教和道德说教。德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德育的个体价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育人为本,一方面强调了社会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尊重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统一在“育人”上,很好地体现了德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有利于德育工作在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上健康发展。实现育人为本的理念,在德育目的上要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德育对象上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在德育方式上要着力协调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在实现德育的个体价值中实现其社会价值,把学生的发展引导到社会需求、国家希望和民族利益上。
教育本位理念 在德育定位方面,坚持德育的政治定位与教育定位的统一,牢固树立“教育本位”的德育理念。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德育是一种教育,属于教育学范畴;二是德育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有很强的政治性但不是政治活动;三是德育的作用是把一定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品质。政治定位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教育定位强调德育的科学性,二者相辅相成于德育实践中。德育的效果越好,德育的政治定位就体现得越好。但是在德育实践中往往是过多地强调其政治定位,以致于有人把德育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混用,在部分人的认识中形成德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一项政治工作。树立“教育本位”的德育理念,就是要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育人的大系统之中,根据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实施德育。把德育的政治定位与教育定位统一于“教育本位”,让德育在实践中回归教育本位,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促使其政治定位的更好实现。
全方位育人理念 在德育职能方面,坚持德育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统一,牢固树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理念。要将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整合于德育实践之中,把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服务学生中渗透思想教育,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努力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特别要关心贫困学生群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成才、择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素质教育理念 在德育实施方面,坚持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统一,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德育理念。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共同组成学校育人的大系统。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成才轻成人,导致学生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的素质不应该是片面的,对人的素质的培养也不应是单向度的,仅强调德智体美中的任一项都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科学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任何一项素质都不是孤立形成的,任何一种育人职能都不指向单一素质。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育人系统中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导向功能,与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协调发展,综合作用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文化育人的理念 在德育系统方面,坚持德育育人系统与育人环境的统一,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德育理念。近几年,大学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个别大学领导认为大学文化虚无缥缈,大学文化建设无关痛痒;有的大学追求立竿见影,重视校园硬件建设,忽视大学使命、大学精神和大学责任的思考;有的大学注重文化建设而忽视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或是德育育人系统的运行目标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树立“文化育人”的德育理念就是要在统筹德育育人系统、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组成的学校育人系统基础上,统筹育人系统与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使育人系统与育人环境共同作用于育人目标之上。积极主动地总结和提炼学校历史传统,培育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地域特质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现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育人为本理念 在德育价值方面,坚持德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特性,社会价值中包含着个体价值,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决定着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但以往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多于个体价值,造成有的学生不接受德育工作,不认同德育教师,甚至反感德育,认为德育是学校强加于自己的政治说教和道德说教。德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德育的个体价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育人为本,一方面强调了社会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尊重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统一在“育人”上,很好地体现了德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有利于德育工作在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上健康发展。实现育人为本的理念,在德育目的上要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德育对象上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在德育方式上要着力协调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在实现德育的个体价值中实现其社会价值,把学生的发展引导到社会需求、国家希望和民族利益上。
教育本位理念 在德育定位方面,坚持德育的政治定位与教育定位的统一,牢固树立“教育本位”的德育理念。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德育是一种教育,属于教育学范畴;二是德育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有很强的政治性但不是政治活动;三是德育的作用是把一定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品质。政治定位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教育定位强调德育的科学性,二者相辅相成于德育实践中。德育的效果越好,德育的政治定位就体现得越好。但是在德育实践中往往是过多地强调其政治定位,以致于有人把德育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混用,在部分人的认识中形成德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一项政治工作。树立“教育本位”的德育理念,就是要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育人的大系统之中,根据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实施德育。把德育的政治定位与教育定位统一于“教育本位”,让德育在实践中回归教育本位,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促使其政治定位的更好实现。
全方位育人理念 在德育职能方面,坚持德育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统一,牢固树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理念。要将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整合于德育实践之中,把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服务学生中渗透思想教育,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努力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特别要关心贫困学生群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成才、择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素质教育理念 在德育实施方面,坚持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统一,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德育理念。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共同组成学校育人的大系统。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成才轻成人,导致学生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的素质不应该是片面的,对人的素质的培养也不应是单向度的,仅强调德智体美中的任一项都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科学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任何一项素质都不是孤立形成的,任何一种育人职能都不指向单一素质。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育人系统中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导向功能,与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协调发展,综合作用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文化育人的理念 在德育系统方面,坚持德育育人系统与育人环境的统一,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德育理念。近几年,大学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个别大学领导认为大学文化虚无缥缈,大学文化建设无关痛痒;有的大学追求立竿见影,重视校园硬件建设,忽视大学使命、大学精神和大学责任的思考;有的大学注重文化建设而忽视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或是德育育人系统的运行目标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树立“文化育人”的德育理念就是要在统筹德育育人系统、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组成的学校育人系统基础上,统筹育人系统与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使育人系统与育人环境共同作用于育人目标之上。积极主动地总结和提炼学校历史传统,培育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地域特质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现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