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既是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一种仪式展示,更是一种成效检验,人们从中可以直观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集中观察、感受和理解,可以直接地了解甚至分享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改善所能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的政治生态,谁都无法否认中国政治制度愈发开放、愈发求实的现实,中国式民主的生机与活力、经验与成效有目共睹。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之中。全国近3000名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政协委员,汇聚首都,共商国是,为谋划“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各项工作履职尽责、献计出力。在这个国家最高政治平台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承载的是亿万民众的希望嘱托,肩负的是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从他们个人的表现到整个政治制度的表现,不仅备受国人关注,也成为世界观察、审视今日中国的重要内容。
同往年的两会一样,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意见、言谈举止,依然是媒体和公众紧盯的重点。与此同时,今年的两会也给人们一些不太一样的感觉,尤其是代表、委员在积极亮相、踊跃发声中,在交流、讨论、争辩、交锋中,表达真知灼见、务实之策的多了,热衷雷人言辞、空谈务虚的少了。或许,经过几年履职的磨炼,代表、委员更明白自身的职责所系,更清楚自己一言一行都在公众和媒体的严密监督之下,从一定程度上说,更为成熟理性、低调务实的表现,反映出代表、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民主素质得到了提高。
全国两会,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载体,作为各种意见表达的重要渠道、公共政策的讨论平台,今年的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开放程度更高了。今年两会的整个过程通过各种媒体事无巨细地展示在公众面前,透明度超过以往。在这样一个愈发开放的平台上,各方面利益群体及其诉求都能够公开展示、有序表达,这些意见观点在严肃的互动中累积共识、缩小分歧,直到寻找出符合国家利益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协商式民主、共享式发展的独特之处。
另一方面,求实的氛围更浓了。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战略机遇、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以前我们靠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一条路来,现在和今后则要继续闯关,克服深水区的艰难险阻,才能到达国强民富的彼岸。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两会上,更多的代表、委员表现出一种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深入的思考、扎实的调研多了,提出的解决办法和对政府的要求更具体、更详细了,尤其在民生领域更为明显。实实在在开会、实实在在谋划、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这种氛围才是两会所必需的。
我们常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应该看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既是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一种仪式展示,更是一种成效检验,人们从中可以直观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集中观察、感受和理解,可以直接地了解甚至分享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改善所能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中国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和长期运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他们认真履职尽责了,才能真正实现制度创立时的美好初衷,才能真正发挥中国政治制度应有的作用和优势,而且,越是认真、越是尽责,制度的作用和优势就会越明显。
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的政治生态,谁都无法否认中国政治制度愈发开放、愈发求实的现实,中国式民主的生机与活力、经验与成效有目共睹。以往,外界有一些人对中国两会的作用有一些议论,形容是开开会议、走走程序、举举拳头、拍拍巴掌。言外之意,人大、政协不过是摆设,是橡皮图章而已。事实证明,这种说法不是误读,就是偏见,也越来越没有市场。在当今中国,人民群众对政治制度的要求更高了、更严格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更加认真尽责地为老百姓说话办事。而近些年的事实充分说明,在信息和技术手段高度发达、公众和媒体时刻注视监督着的两会平台上,代表、委员展示出了越来越多的责任意识和务实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老百姓确实从制度运行中得到实惠、见到实效,中国政治制度实实在在地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这个作用越来越明显。
中国政治制度的实效性,是被过去几十年的巨大发展成就所证明了的。展望未来,愈发开放求实的政治制度建设,必将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甚至具有更多的决定性意义。中国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实践也愈发展,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只要不懈努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必将会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