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现代社会首先诞生,而后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国家开始生成。在现代国家早期,社会与国家之间处于相对紧张状态,为了缓和这一矛盾,现代政党因此而诞生。政党出现使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有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渠道,同时也使国家和社会各自运行机理发生了变化。由此,政党、国家和社会就构成了现代政治的结构性要素。然而,只有政党、国家和社会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并且三者之间保持着良性互动和有机合作,才符合现代政治的本质要求。我们将这种状态的政治称为有机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单位社会日益衰微,相对自主的多元社会开始生成。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社会整合模式和政治运行方式受到挑战。面对社会转型的冲击和影响,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将党的建设提到了“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创先争优”活动就是其中一项阶段性活动和经常性举措,是政党推动中国政治走向有机政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贯彻科学发展观会极大推进有机政治建设
作为阶段性党建活动,其目的在于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具体来说主要围绕着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坚持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切实兑现向群众作出的承诺,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二是“引导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掀起创先争优活动高潮。”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转型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判断后形成的新的政治纲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将会极大推进有机政治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央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参与对象重点是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其目的是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而“创先争优”活动重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在平时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因此,“创先争优”活动实际上是在“学习实践”活动转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形成科学发展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来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和整体推动的目的。这就意味着,作为阶段性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有机政治建设发展的基础性举措之一。
“创先争优”是有机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新的伟大工程”实施之后,为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也有类似于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先进共产党员的内容。这次“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这一形式上升为基层党建的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并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作为其内容和目标,从而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能够长期承担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政党发展的有效形式。
分析“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目标和分类要求,我们发现,作为经常性工作的“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围绕着两方面内容展开:一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而体现党的先进性;二是通过服务群众、消解矛盾、调整组织,从而实现政党走进群众。这也就是说,通过创新争优活动,实现以下两方面目的:一是以自身先进性和对群众的服务性赢得群众的认同;二是推动基层党组织转型,使政党适应转型后社会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说,创新争优活动实际上是从政党方面入手的以组织化手段来推动有机政治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与传统的类似基层党建工作不同之处在于,“创先争优”活动不是仅仅通过表彰这一形式来实现工作的推进,而是通过推广在近年来基层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使基层党建工作有了相应载体和制度依托。如在农村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设岗定责、依岗承诺、“一强双带”等形式发挥党员作用;在街道、社区认真落实“三有一化”,通过开展党员示范楼院、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其他领域中也有类似举措作为深化“创先争优”的载体。由于这些举措都是符合转型条件下政党和社会之间互动原则的,我们可以预计,随着“创先争优”活动作为经常性活动不断深化和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基层党建举措得到累积,从而使有机政治建设在这一累积过程中获得发展。
构建政党主导的多元合作的社会整合体系
从目前来看,政党通过推动自身创新性发展已经使有机政治建设思路和模式有了较好的基础。从政党与基层社会关系来看,“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将会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转型,使其在适应转型后社会要求方面迈出一大步,同时也将使政党整合社会模式有较大发展。但是,从现有情况来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政党整合社会机制还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有两方面问题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
一是目前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政党整合社会机制建设,都是围绕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而展开,即许多工作都是围绕着社会成员以原子化个体和职业化方式存在状态而展开,而对网络到来之后所带来的社会快速自组织化状态尚未予以足够重视。
二是在整合社会机制上,虽然中央在“创先争优”文件中提出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还是单一地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尚未着眼于有效整合社会的目的,发挥包括其他各类群团组织在内的整个政党社会整合体系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构建政党主导的多元合作的社会整合体系应该成为“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必须从政党与社会良性互动和有机合作这一现代政党建设原理出发,着眼于政党有效整合社会的目的,通过构建以政党为核心,以群众团体为联系,以其他社会组织为整合力量的新型的政党整合体系,在满足个体化和组织化社会成员的需求和利益基础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机整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