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坚韧智慧、开明开放、求实创新、勇于争先”的新形象。这是甘肃作为内陆边远地区改革发展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精神指南。
自唐宋以来,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由于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变化,甘肃逐渐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丰饶之地蜕变为“土旷人稀,疾苦甲于天下”的荒僻之地。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是1981年由宋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的。这句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现实意义的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陇原儿女的奋斗历程。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2600万甘肃人民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艰苦奋斗,持之不懈,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
今天的甘肃,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具备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但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低等问题仍很突出。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需要弘扬优良传统,树立崭新形象。
事业基于坚韧、成于智慧。甘肃的发展,尤其需要坚韧的品质和智慧的力量,应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坚定信念不动摇,扭住目标不放松,恪守职责不懈怠。穷且益坚,是陇上人民在严酷的自然面前炼就的优秀品质。坚韧品质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必然要求。智慧则事半功倍、道同志达,顺应人民群众期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惠民、利民、富民、安民过程中汲取智慧力量。
开明则开放,开放促开明。开明,则思想开通、事理通达、政治清明;开放,则充满活力、兼容并包、自信达观。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活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开明的程度和开放的广度。因为只有开明开放,才能思维活跃、观念更新;只有开明开放,才能从善如流、取长补短;只有开明开放,才能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我们当效法古人,以开明的心智,以开放的姿态,大眼光看待问题,大气魄处理事务,大胸怀化解矛盾,加快“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推动甘肃开放开发进程。
求实是态度,创新是追求。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就永无止境,改革创新也永无止境。求实,就是求转型跨越之真、务富民兴省之实,坚持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创新,就是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激发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在求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念研究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用过人的胆识在改革的一些重点、难点领域寻求新突破。我们要以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做大做强产业,“无中生有”抓好项目,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推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
敢于争先,就是要靠“敢”抢得发展机遇,靠“争”加快发展速度,靠“先”赢得发展先机。一个地方的传统和形象,反映了它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取向,关系到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方向,影响着当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时代大潮中,甘肃人民思富求变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跨越发展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奋力赶超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厚。我们应大力大气魄谋划发展,大力度推动转型,大踏步实现跨越,努力把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