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工资收入确定的基础导向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工资的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国有企业都进行了薪酬制度改革,薪酬制度体系逐步朝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工资收入逐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
目前,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在解决内部分配问题时,也都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来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比如,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时,从上到下都把较多增加普通工人工资的目标放到第一位,使生产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的普通劳动者,职工的薪酬改革满意度迅速上升;还有些国有企业,解决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职工实行“同工同酬”的问题,并进一步谋求劳动者工资如何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增长。而更多增加普通工人工资和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实行同工同酬这两个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在工资收入分配领域的棘手问题。即使是一些私有企业,也在利润中让渡一部分收益给劳动者,或者将自己的收益和员工的收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而且有向劳动者倾斜的态势。
二、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
我国工资分配领域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尖锐的、冲突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程度了。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要求加快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步伐。
关于收入分配差距到底有多大?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数据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出入。国家统计局2011年发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报告称,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3897。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李实课题组经测算认为,2010年,基尼系数估计已经达到0.50的水平。从消费态势、社会情绪以及收入分配问题等因素看,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应该已经超过了0.50的水平。按照西方国家普遍认可的基尼系数等级线,基尼系数0.3以下是合理线,0.4是警戒线,0.5危机线,0.6是动乱线。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危机线,情况十分严峻。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收入分配混乱造成的。两年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王小鲁课题组对灰色收入做了统计和计算,根据他们的统计与计算,全国最高收入10%和最低收入10%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在55倍左右,而不是统计显示的21倍。尽管当时对高达55倍的收入分配差距持质疑态度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但我认为这个倍数的差距仍然较低,不足以说明真实情况,比如,我们以平均工资(不以最低工资最准)为计算口径,按2010年全国平均工资36539元计算,如果最高收入为其55倍,即年薪仅为200余万元。这样的规模能成为我们现在这个国家的最高收入群体吗?!所以,高低收入差距一定会比55倍还要高很多。在我们国家,除了非国有企业的CEO和一些特殊社会群体的收入需另做分析和得出结论外,一般情况下,其他各类单位和机构的各类人员都不应该拿到有更高差距的收入水平,这是公有制性质所决定的。因为既然强调我国是公有制社会,那么,这个社会性质的内在要求就应当是共同富裕,而不是贫富悬殊,所以市场化和公有制相互结合的均衡点在哪里,应当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