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母亲河,让三江之源的大美青海和岱青海蓝的齐鲁大地根脉相连。2010年,中央作出由山东对口支援青海海北州的重大战略,拉开了山东援青的历史大幕。
2019年7月,山东省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带着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嘱托,接过对口支援海北州的接力棒,开启了新一轮的援青征程。一年来,他们把海北州当作故乡,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状态,迅速融入到这片诞生“两弹一星”精神的神奇土地,在金银滩草原上,奋力续写山东对口支援的责任担当。
鱼苗育出“大前景”
特色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地处高原的海北州门源县,是冷水鱼苗繁育基地。5000尾大西洋鲑实验鱼苗,正在这里孵化实验。“海北育苗,山东养殖。”门源县佳联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说,今年12月,这些育苗将运至威海开始海域养殖,最终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大西洋鲑是一种优质三文鱼,其高原孵化实验,在我国是第一次。“大西洋鲑鱼项目设计年繁育能力200万尾,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0余万元。”山东援青干部、海北州发改委副主任怀心强说。
2018年,海北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但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导致返贫复贫压力较大。山东援青干部人才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门源县常年平均气温1.3℃,冷水泉资源丰富。立足这一优势,山东投入资金2300万元,在门源开始建设冷水鱼苗繁育基地。2019年,在山东援青干部的积极协调下,门源县13个贫困村将650万村集体发展扶持援建资金投放到基地,以每个村包养一个鱼池的形式入股,基地每年给村里实行保底分红。
伴随着基地首批育苗正式签约向全国发售,今年,13个村集体第一次获得分红。截至今年9月底,基地累计销售鱼苗83万尾。今年4月,援青干部们引入的大西洋鲑项目,让育苗产业的前景更为广阔。
今年来,山东援青干部人才积极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共招引项目23个,其中引进的山东昱宏生物科技在海北成立公司,利用青海盐湖特色资源生产饲料添加剂,成为海北州第一家进出口企业。
眼科带来“大光明”
“组团帮扶”助力保障改善民生
“感谢山东眼科医生让我重见光明,谢谢你们……”8月28日,在门源回族自治县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鲁青眼科医院一间病房内,做完白内障手术的42岁回族妇女陈生莲激动地说。成立于7月26日的鲁青眼科医院,是青海省第一家外省独立法人公立专科医院,也是山东援青集中优势资源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成果。
因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光照和紫外线强烈,当地群众白内障、青光眼、高原角膜病等眼科疾病高发。
在山东省卫健委的支持下,山东援青干部人才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与海北州门源县卫健局、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共同组建鲁青眼科医院。医院共设立9个专业,选派山东眼科专家轮流坐诊。目前已累计接诊患者2000余人,开展手术271人次。
教育援青是山东对口支援的又一重点领域。第四批干部人才入青以来,针对群众新期待,实施“远程智慧援教”工程,通过点对点线上对接,实现两地同步备课、同步听课、同步研课、同步评课。眼下,“远程智慧援教”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门源17所中小学。
在积极推进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的同时,第四批干部持续推动对口支援向纵深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第四批干部以最快速度协调购买了口罩等医用物资,第一时间协调民航包机接送海北学生返回山东学校复学,为海北州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作出积极贡献。
联盟催生“大格局”
文旅联盟助力旅游产业腾飞
“风雪苍茫,远山肃穆,三顶墨绿色的帐篷扎在苍茫的草原深处……”10月1日,位于海北州金银滩的原子城纪念馆内,伴随着讲解员深情的叙述,来自西安的初中生王嘉昊听得格外仔细。今年“十一黄金周”,海北州共接待游客21.95万人次,同比增长7.19%;实现旅游总收入9937.84万元,同比增长87.95%。
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犹如璀璨珍珠散落于荒野,难以发挥整体效应,是制约青海各市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如何把全省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提出打造“援青文旅联盟”,推动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推介、一体化运营。2019年11月26日,联盟正式成立,将援青六省市对青海六州的“一对一”双向帮扶关系,升级为援青六省市与青海八市州的“六加八”多方联盟关系。联盟成立以来,已联合各方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2条,推动援青六省市互为旅游客源地,联盟成员互为旅游目的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协调文旅部门和旅游协会给予支持,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对全州50家文旅企业和170多名导游员开展培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青岛房建文化旅游公司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投资1.2亿元开发祁连县小拉洞峡旅游景区。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开工。
对口援建把鲁青两省紧紧连在一起,山东援青广大干部人才接续奋斗,在雪域高原不断书写山东援青的时代新篇章!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