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许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逐渐发放,一些高校已基本确定了开学时间。经历了漫长等待,大学的校门终于打开。被疫情阻隔在外的大学生们终于可以重返熟悉的校园。
那些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学新生,对这一刻更有着不一样的憧憬。整个社会对大学活力的再现也满怀期待。无论如何,大学马上要开学了,每个学子都需要整理好自己的行装。除了生活必需品,大学新生们可能还需带上三个特殊的“行囊”。
第一个行囊——卫生防疫的自觉。这场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卫生习惯无比重要。在没有特效药的时候,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等,是人们面对流行病的“常备药”。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良好卫生习惯既是疫情防控时的应急需要,也应该被固化为一种生活习惯。高校是知识的象牙塔,也是防疫的重点场所。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随身带来不乱丢垃圾、更加讲究个人卫生等良好的卫生防疫习惯,人人就都成了防疫的参与者。如此,大学的安全就有了坚实保障。
第二个行囊——野蛮体魄的决心。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将体育的重要价值概括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过硬的体质是抵抗病毒侵袭的最后一道防线。近些年,有关我国青少年、大学生与周边一些国家年轻人身体素质的对比研究,更是令人忧心。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们,风华正茂,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绝不能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病弱青年。下定决心,加强体育锻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能提升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业、事业乃至整个人生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第三个行囊——兼济天下的理想。疫情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必须做好长期和各种流行病做斗争的准备。人类历史上,人与疫病竞赛的天平倒向人类,在于科学和文明的进步。而科学和文明的进步,关键在人,在具有兼济天下理想的人。令人欣慰的是,疫情发生后,很多大学生积极投身防疫一线。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高地,莘莘学子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希望,被寄托着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期许。这样一群年轻人,不论学的是何种专业,都应从这场疫情展现出的“舍生忘死”“守望相助”等国人精神中汲取力量,立兼济天下之志,做造福社会之人,不负青春一场。
100多年前,李大钊先生热情称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那个年代的90后,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开辟了中国的光明前程。今天,新时代青年也面临着一些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绕不开的挑战。尤其是今年这一届大学新生,人生际遇注定大不相同。抖擞抖擞精神,带好行囊出发,意气风发地去迎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