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4-01-07 08:48: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其中,加强服务型执政党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新定位,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与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契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积极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高度自觉,是在当前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实现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力抓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加强自身建设的新定位。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清这个新定位,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切实把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容十分丰富,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和工作重点,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基本方针。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这个大局来开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和服务,并用改革发展的成果来检验。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第一位的是要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安徽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保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服务发展主要是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引导党员和群众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更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打好改革攻坚战,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2、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地在基层,党的各项工作成效的检验在基层。各级各部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走出自我封闭、自我循环、自我服务的固有格局,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把服务基层作为长期坚持的党建工作导向。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融入基层的基础上,协助基层制定发展规划,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的瓶颈,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不给基层增加任何负担。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搞得好不好,主要看服务基层的工作做得好不好。近年来,省直机关在服务基层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纳入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体系中。3、坚持情系人民、服务群众的党性原则。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原则。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人民。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要把实现、发展、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积极引导党员培育和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价值观,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对领导机关和党组织来说,服务人民还包括服务党员。要建立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不断开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渠道和途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建立健全长效服务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谓治理体系,包括各领域的体制机制的形成和制度安排。由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变革,同样也是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要把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纳入到实现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范畴;把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范畴,把坚持群众路线建章立制与建立健全服务群众体制机制结合起来,确保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常态化、服务群众常态化。 2、着力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只是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好事,而是努力构建广泛参与、全面覆盖、纵深推进的综合服务体系。要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集行政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互助组织为一体的服务组织体系;以党组织班子成员为核心,集内设机构负责人、普通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一体的服务队伍体系;以责任部门的服务平台为核心,集部门、系统、地方有关服务平台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体系。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化、方式便捷化、资源整合化。 3、逐步完善各类服务载体。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都创设了一些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和群众的载体,如城乡结对共建、领导干部联系点、单位扶贫点、大调研大走访、送温暖、献爱心、便民行等活动。这些载体科学可行且行之有效,但也存在着覆盖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同时还要创建新的载体,尤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搜集和了解舆情、民情,开展网络服务,让党组织的各项服务更加及时、全面、深入、有效。 (作者单位:省直机关工委) |
{ 来自:安徽日报 2014年1月6日 编辑:宣传部理论科 责任编辑:马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