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委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的历史方位
发布时间: 2009-11-16 浏览次数: 80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入分析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赋予了党建工作新的丰富内涵,必将对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需要地方党委科学判断、准确把握自身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的历史方位,更好地肩负起新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始终成为领导地方各项事业的坚强核心,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力量。
     
    地方党委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地方党委在党的各级组织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居于领导核心位置,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更加自觉地以党的建设新进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地方党委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者、组织者。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地方党委承担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者、组织者的重要职责。履行好这一职责,需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方法途径,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制定发展政策。坚持以中央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科学确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使各项工作富有成效。三是营造发展环境。发挥思想、政治、组织优势,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前景,凝聚发展共识、汇集发展力量,从而形成风正劲足、人和业兴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河南省委作出了加快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大决策。各级党组织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经济跨越再造了一个新河南,文化跨越激活了深厚文化资源。
     
    地方党委是当地社会稳定的重要维护者、营造者。一个地方能不能保持稳定,关键看地方党委能不能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硬任务和第一责任。近年来,河南省探索创造了“义马经验”、“项城经验”和“渑池模式”,形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工作机制。从实践情况看,地方党委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必须加强源头预防,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使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必须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把矛盾化解掉、把问题解决好;必须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积极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形成正面宣传的强大声势和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努力营造和谐稳定、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
     
    地方党委是当地人民利益的重要实现者、保护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强调,“全党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地方党委必须牢记党的宗旨、顺应人民愿望,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地方党委是当地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导者、执行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地方党委必须按照这一要求,切实承担起党建工作责任。一方面,在落实中央各项党建任务中充分发挥中坚作用,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以有力的举措和扎实的作风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另一方面,在推进本地各项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的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认真解决党建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总结推广各地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近年来,河南省从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的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全省各地实施金桥工程、回归工程、温暖工程的经验,探索形成了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模式。
     
    地方党委在党的建设中的任务十分紧迫
     
    形势决定任务,地位决定责任。地方党委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自身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十分紧迫。
     
    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坚决落实。近年来,中央对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央展示了解决重大难题的卓越领导能力。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领导集体,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地方党委必须自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地方党委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始终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导力量和坚强核心。一是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地组织好。二是把提高领导水平作为核心课题,围绕《决定》提出的“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三是把创新领导机制作为重要抓手,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创新执政理念,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使党的工作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关系党的生存、发展、壮大的重大课题。地方党委必须牢牢抓住先进性建设这个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当地实际相适应,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反腐倡廉工作必须着力抓好。消极腐败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必须引起全党警醒。《决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地方党委要切实承担起推进本地区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
     
    党的凝聚力必须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无数先进分子吸引进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了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形势下,党要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汇聚各方力量。地方党委要按照《决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成为凝聚各方力量的主心骨。
     
    地方党委在党的建设中须坚持的重要工作原则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地方党委要肩负起职责、完成好任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地方党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重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政治方向、发展道路、指导思想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做到认识不含糊、立场不动摇、行动不迟疑。特别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党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地方党委要把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抓住工作着力点,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和各项举措,确保党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紧密联系实际。由于各地发展状况不同,特别是党建工作的基础条件不同,地方党委必须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奋斗目标、战略部署确定党建工作的任务和重点。去年,河南省委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思想相对保守的问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眼界开阔了、观念更新了、思路理清了,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为今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同时,地方党委要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紧密联系自身建设的实际,既总结推广各地加强党建的成功经验,又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照《决定》指出的党内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增强创新意识。“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的执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地方党委要坚持这一经验,切实增强创新意识,以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动党的建设。一是创新思想观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建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飞跃。二是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党的组织方式、活动方式、领导方式,善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健全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运用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知识提高管理能力,运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丰富党建载体。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规律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创新实体性制度与创新程序性制度并重,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