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清华时代论坛畅讲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2010-10-08作者:设置

    三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余秋雨为清华同学们构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文化世界,语言精妙而犀利,见解独到而深刻。
     
    文化是什么
     
    “文化”,全世界有二百多个公认的定义,余秋雨则给出了一个“过来人心中简明的文化概念”,他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是通过积累与引导创建的集体人格。他讲到:“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他的第一身份与最后身份一定都是文化身份,也就是说‘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最后归向的集体人格。”
     
    传统文化的三个建树
     
    中华文化洋洋大观,有许多我们引以为傲的特点,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或者是奋发图强,勤劳勇敢,然而似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这样的特点。那么中华文化真正的独特性是什么呢?余秋雨总结成三个“道”――礼仪之道,君子之道与中庸之道。
     
    第一个“礼仪之道”是目的论,是文化的传播形式。第二个“君子之道”是人格论。“礼仪由谁来做?君子。君子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中国文化的第一条界限就是划分君子和小人。”余秋雨说道。第三个“中庸之道”是方法论,是君子们采用的方式,它不是两面讨好的庸人哲学,而是避免和反对一切极端主义。
     
    传统文化的三个缺憾
     
    在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建树之后,余秋雨又犀利地指出了中华文化的弊病。他认为,首要一点是我们的文化不在乎公共空间,人们对公共空间的生活规则和生活方式始终不够了解。“中国文化一直对两个‘庭’负责,对上是‘朝廷’,对下是‘家庭’,而不知道在朝廷和家庭之间有辽阔的公共空间。”第二,中国文化太不在乎实证。中国文化没有发现谣言、识别谣言、破除谣言的机制,中国历史不重视客观科学与数字,致使要破除一个假的东西难度极大。第三个弊病是太不在乎法制。中国历史上的好汉就是法外的好汉,中国历史上的江湖就是法外的天地,中国历史总的说来流荡在法律的边界上。“中国历史上所有审案子、拍惊堂木的那些法官,其实刚经过科举考试,没有受过法律训练,怎么会审案呢?其实是从戏里看来的。中国的法制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当代文化的三个成就与问题
     
    关于当代文化的成就,余秋雨认为,一是民生文化繁荣发展,二是多元文化成为主流,三是生命文化在抗震救灾中蓬勃兴起。“这三个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时代的活力,帮助中国文化在新世纪走出了一条好路。”
     
    接着他又指出了现今文化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复古文化超过创新文化,第二是民粹文化超过理性文化,第三是文化损毁机制超过建设机制。余秋雨说:“希望清华的同学们努力的搞点创作,哪怕才华不够也搞创作,尽量不要搞评论。所以你哪怕是写一首诗,写一篇散文,写一个电影都很好,尽量少做评论,因为建设比损毁重要得多。”
     
    在讲座的最后,余秋雨向清华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清华的学生能够更多的关注人格的修炼。“文化永远不是表层记号,希望同学们修炼自己的个人人格,这才是文化高的标志。”他最后说道。
     
    讲座之后,一位同学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余秋雨将文化这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阐释得具体而生动,他提出的种种现实问题引人深思,让我第一次感到身上背负的文化重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