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五四传统,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2009-10-15作者:设置

    5月2日,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青年学生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青年工作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怎样看待青年: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 
     
    历史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不断向前推进的,在不断推进的历史长河中,青年始终以其活跃的思维和勃勃的生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毛泽东同志一向对青年寄予厚望,高度评价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说,青年是人民革命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社会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前头。”在社会主义时期,他说:“工农青年、知识青年和部队中的青年,他们英勇积极,很有纪律,没有他们,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就不能胜利。”他多次强调要相信青年,团结青年,组织青年,使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发挥先锋作用,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突击作用,在发展科学技术中发挥创新作用。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的一段讲话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至理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邓小平同志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同样重视。1955年他指出:“我们要十分重视青年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无数事实表明了新中国的青年是敢于向前看的,是生气勃勃的,是对社会主义抱有无限热情的,是有上进心的。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未来。”1978年,他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进入90年代以后,他更是反复强调:关心青年即是关心未来,要“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 
     
    江泽民同志立足中国实际,着眼世界发展的未来趋势,信任青年,关心青年。他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二十一世纪是你们的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你们的肩上。”1998年5月,他在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团的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胡锦涛同志时刻关注着青年,关心着青年,指引着青年。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他结合自己长期从事青年工作的丰富经验,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这些讲话和论述科学地揭示了青年的本质,成为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根本指针。他说,“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关注未来,就要关注青年”,“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他肯定“当代青年的确是奋发向上、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开拓进取、大有作为的一代。党和国家为有这样一代青年而感到欣慰和自豪”!5月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农大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两个“确实”表达了他对当代青年学生的高度信任! 
     
    重视青年,把青年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寄大希望于青年,是一个成熟的党有政治远见的具体体现。信任青年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首要前提。没有信任,何以工作?其实,党对青年的信任和青年对党的信任也是相互的。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代群,青年总是鲜明地表现出正在发育成长中的自然人与社会性正在形成中的社会人的两种特点。一方面,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朝气蓬勃,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实际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分辨能力弱,表现出“可塑性”和“未来性”的特点。 
     
    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代群,每一代青年的特征也往往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变迁也使得每一个时期的青年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五四时期的青年,对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的现实极度不满,于是积极寻求救亡图存、治世救国之路,并勇敢地承担起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责任;革命战争时期的青年,深深体会到国家存亡与民族安危与自己的关系,于是弃笔从戎、踊跃参军、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忘我牺牲,表现出英勇斗争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代青年身处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思想单纯、积极热情、纪律性强,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作为人生的指南,勇挑重担、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年相对前几代年轻人,少了一分沉重的历史感,多了几分张扬的个性,思想解放、勇于改革;80年代、9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亲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面对开放的世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强国意识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格外强烈,成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主流思想。在不平凡的2008年,在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面前,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向祖国和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和美好的整体形象。 
     
    作为成长进程中的代群,在充满热情、积极向上、乐于变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知识不足、社会阅历不足,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有时失之偏颇等缺点。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常常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怪问题”,出现这样那样的“怪想法”。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面对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遇到的各种复杂矛盾,面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严重挫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的思想文化渗透,一部分青年中也确实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思想困惑和模糊认识”。胡锦涛总书记的分析一语中的。
     
    青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成长中的困惑,发展中的困惑,不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主流和本质。正说明青年一代的成长所具有的“可塑性”,这是我们能够帮助青年解决思想困惑和澄清模糊认识的天然条件。只要态度热情、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使一代又一代青年健康地成熟起来。 
     
    培养什么样的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是我们党的青年工作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理解了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也就明确了青年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不同的时代,由于历史社会条件的不同,时代任务的不同,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题词集中表达了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对先进青年的期望和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号召青年学生要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要“又红又专”,红和专的关系就是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当然,他特别重视青年政治观的形成。 
     
    改革开放时代,面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复杂局面以及青年思想由此产生的某些混乱,邓小平同志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把广大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青年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 
     
    江泽民同志继承了我们党对青年的一贯要求,坚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强调青年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风尚教育、法纪教育等各个方面。他特别强调,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中,应着力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观念,逐步培养起科学精神,从而使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四有新人”培养目标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2007年5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当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四个新一代”继承了我们党对青年的一贯要求,又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对青年的新要求,对当代青年应当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作出了完整系统的回答。“四个新一代”寄托着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涵盖了理想信念、意志品德、学识才干、创新奋斗的全面要求,是当代青年的人格镜鉴和前进航标。 
     
    怎样培养青年: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七十年前,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曾经以“青年运动的方向”为题,总结五四传统,指明了知识青年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农大时,对青年学子作了语重心长、感人肺腑的重要讲话。他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指出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着重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爱国报国、勤奋学习、深入实践、奉献社会的“四点希望”。这“四点希望”,指明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爱国主义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光辉旗帜。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革命青年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心系民族命运,冲锋陷阵、浴血奋战,走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个人一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热血青年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心系国家发展、听从党的号召、响应时代召唤,致力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勇挑重担、艰苦创业,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代青年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心系人民福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当代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承认个人理想,但是,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全民族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 
     
    勤奋学习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梯。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形势下,当代青年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而紧迫。青年们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习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有大量新情况需要去认识,有大量新课题需要去解决,有大量新任务需要去完成。“知识恐慌”、“能力恐慌”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潮流,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武装。今天,需要我们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而且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要注重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广泛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仅要认真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要注意掌握科学方法。学习是青年成长的阶梯,一个人进步的快慢,取得成就的大小,固然与机遇有关,但首先取决于学习和积累。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无数事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深入实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当代青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丰富生动的社会实际知识和政治经验、生活经验。而要获得这些,非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不可。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中说:“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毛泽东同志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邓小平同志主张培养青年人应该按照“学习―实践―到第一线压担子”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也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革命年代的实践主要是武装斗争,工人农民是革命实践的主力。建设时期的实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人农民仍然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当代青年学生到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个人成长大有好处。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高校毕业生要唱响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奉献社会是青年成长成才必备的优良品德。人的价值要在贡献社会中去体现。人,不但是价值的承担者,而且更是价值的创造者。只有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有意义、有价值的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种思想道德体系既尊重个性,承认个人物质利益,更倡导互助互爱,崇尚奉献精神,既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又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鼓励多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好事,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甘于奉献的人,才能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和支持。做到爱和严的统一,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要爱,以人为本,满腔热情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同时要严,不迁就、不护短,有批评,循循善诱。真正的爱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唯有严格要求,才能帮助青年挑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担。各级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要关心爱护青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宏伟理想。现在,实现这一宏伟理想的光明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当代青年一定要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青春在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返回原图
/